百姓彩票平台

212018-05
水通南国三千里 绿色长廊八百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首次将生态廊道建设工作提上中央的重要议事日程,这必将在全国广泛开展。2005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金华调研时对“两山”理论又进行了深入阐述,让金华在不断探索中找到了通向绿色发展的新途径。2017年初,该市率先在全国开展全域性、规范化、复合型的浙中生态廊道建设,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为各地开展生态廊道建设提供了可借鉴样本。
  生态廊道的概念及内涵
  生态廊道概念有各种表述,广州、沈阳、杭州等地也进行了有益探索。但全域性、规范化、复合型的生态廊道建设当以浙中生态廊道为范例,它的概念是指浙中地区县级以上河流两侧一定陆域构成的带状功能区,是以生态修复、美丽城防、绿色产业、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五方面为主要功能的复合型生态廊道。它有五大特点:生态为基、江河为脉、文化为魂、产业为本、市县共建。
  浙中生态廊道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全域性的庞大工程,是贯穿金华全境的网状生态系统。全市将围绕“修水脉、复生态、美产业”的理念,将“五水共治”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努力打造“水中航道、生态廊道、岸上绿道、景观通道”和“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格局。将“美丽城防”工程拓展为一个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并融城建、水利、交通、旅游、林业、文化、体育、特色农业等功能为一体的高标杆大项目。通过生态修复,让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永续利用,与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创建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示范区,进一步丰富“两山”理论的内涵。让金华再现“水通南国三千里”的大气势,营造“绿色长廊八百里”的新美景。
  浙中生态廊道的主廊道包括市域内8条干流,长约396公里。通过一条主廊,十大支廊,以及无数细廊,涵盖全市城乡,事关每家每户,共同形成“浙中崛起”的生态发展美景,通过一张网络状的廊道组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建图,形成八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进一步增强各县(市、区)的共建力量。
  顺势而为、应运而生的浙中生态廊道,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新路径,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新探索,是全面落实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大花园”建设行动的新举措,是深化治水工作的新战场,是促进全域美丽产业发展的新撬板,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补齐发展短板、扩大有效投资的新平台,是实施都市区带动战略和推进空间发展格局创新的新载体,必将构建出金华地区的绿道网、景观带、致富线。
  浙中生态廊道是都市区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标志性、综合性的民生工程,总投资2600多亿元,涉及项目850多个,通过彩色珍贵林带和花卉等系统串联,将成为该市全面奔小康多姿多彩的生态经济带。打造出“多旅融合”的大旅游格局,成为浙中主要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将该市江河治理的一批重大旅游项目串珠成链。谋划出一批现代民生项目,打造国内外知名的绿色优质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打造浙中生态农业新高地。谋划一批创新经济项目,实现生态和公共开放空间的有机串联,在生态廊道中融入众创空间,发展创新经济。推动生态廊道沿线的工业制造向科技智造转型,加快沿线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制造升级版新经济。进一步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廊道经济和生态产业链,实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不断释放流域生态红利,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
  生态廊道建设主要内容及成效
  重点围绕“十个一”的方向开展工作:打造一条水清流畅的生态河流、一条畅通便捷的生态绿道、一条赏心悦目的彩色带、一条休闲健身的体验带、一条现代农业示范带、一条生态自然的防洪排涝带、一条诗情画意的村落风景带、一条乡愁文化感动带、一条功能完善的配套服务带、一条创新引领的生态产业带。
  根据廊道所处区位,划分3种廊道类型,即城镇生态休闲区、郊野生态田园区和山地生态涵养区。按照“一条主廊、三个节点、十大板块”的空间结构进行重点建设。
 一条主廊(金华江主流域):包括衢江、兰江、金华江、武义江、东阳江、南江、文溪和浦阳江的干流,东起磐安、西至兰溪,串联9个县(市、区)63个乡镇,长约396公里,8%的土地直接辐射服务全市80%的常住人口。
 三个节点:金华江、东阳江、武义江的金华市区交汇节点;兰江、衢江、金华江的兰溪市交汇节点;东阳江、南江的义乌市交汇节点。
  十大板块:金华品质三江板块 、金义生态田园板块 、义乌活力商贸板块 、东阳滨水休闲板块 、东阳南江文化板块 、永康清水丽城板块 、武义休闲创意板块 、兰溪兰江风情板块 、浦江诗画魅力板块 、磐安康体养生板块 。
  金华市谋划实施浙中生态廊道建设“四大行动”:生态环境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人居文化提升、绿色经济发展,分解细化为19类37项工作任务,涉及直接部门24个,现各项任务全面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区域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镇)、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湿地公园、AAA级以上景区。
  组织体系基本形成。市级建立了高规格的浙中生态廊道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实现市生态廊道办、市治水办、市河长办“三办合一”,既抓“五水共治”,又抓生态廊道,工作运转顺畅高效。各县(市、区)、各部门也建立了相应工作机构,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领军,四套班子齐上阵,部门、镇乡 (街道)、村(社区)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全市河道长兼任生态廊道长,组建了浙中生态廊道建设专家顾问组,全市上下抓生态环境、抓廊道共建的组织体系不断完善。
  实施路径总体明确。为规范化、科学化推进浙中生态廊道建设,金华市委市政府先后研究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打造浙中生态廊道的若干意见》《浙中生态廊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将四大行动细化分解为19类37项具体任务,逐一制作了任务书、画出了作战图、敲定了时间表。该市生态廊道办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编制了《浙中生态廊道建设导则》,明确了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技术指引。
  规划体系日益完善。按照“规划法制化、设计个性化、管理全程化、建设精品化、全域生态化”要求,该市生态廊道办牵头制订了《浙中生态廊道概念规划》,并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形成决议。配套编制了浙中生态廊道的绿道建设、水利建设、农业建设、林业建设、文化建设5个专项规划,美丽乡村、小城镇综合整治、健身休闲3个工作方案,组织了旅游发展课题研究。各县(市、区)也已完成浙中生态廊道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整个规划体系完备、要素齐全、层次分明、内容详实,确保全市生态廊道建设既协调统一、目标明确,又各具特色、错位发展。
  项目建设全力提速。按照“廊道项目化、项目时间化、时间责任化”要求,该市谋划实施了2017年浙中生态廊道项目425个,总投资1853.1亿元,截至2017年11月已开工420个,开工率为98.8%,累计完成投资451.7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额的119.1%。其中30个示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5.8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45.77%。拉动全市投资4.4个百分点,已然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支撑,12条示范段已初见成效。
  生态廊道建设的路径及举措
  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廊道”的目标路径,金华市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项目导向、创新导向,坚持以人为本,生态富民,处理好守护生态底线与百姓增收底线的关系,处理好防洪工程与相关产业的关系,通过5年的不懈努力,初步建成规划法制化、设计人性化、管理全程化、高度便捷化、全域生态化的浙中生态廊道,使金华发展正式步入都市区的“金华江时代”。
 健全组织领导架构。抽调精干力量,完善相应组织,构建衔接顺畅的工作网络。完善“生态廊道长”制度,进一步拓展河长工作职责,由相应河长兼任“生态廊道长”,联系督促相关河道生态廊道项目建设。建立市领导联系示范项目制度,由每个市领导具体联系1个示范项目,帮助统筹协调解决问题,督促推进项目建设。
  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生态廊道建设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和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定期开展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督查活动,推进责任措施的落实,对工作不力造成较大影响的,按有关规定予以问责。不断完善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分值,开展每月通报、每季督查、年度总评。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投身生态廊道建设,在电视台、日报社等设置生态廊道建设宣传专栏,面向全社会开展浙中生态廊道LOGO征集;征集制作专题宣传片;开通浙中生态廊道公众微信号,强化浙中生态廊道建设工作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加大培训教育力度 ,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形成共识,科学实施。
  营造良好环境氛围。严厉打击阻碍生态廊道建设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查处生态廊道建设中违规违纪和职务犯罪行为,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防范化解各种社会风险。充分发挥公众、媒体和社会组织的监督作用,积极回应公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全方位构建社会监督体系。
  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各县(市、区)、市机关各有关部门要将生态廊道当作“一号工程”来抓,排出各年度的具体项目;创新思路,努力解决好资金和土地等难题,强化要素保障。形成浙中生态廊道总体布局图、项目分布图和建设作战图,立下军令状,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具体工作,将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列为“最多跑一次”审批改革的重点,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给予全力支持。
  确保整体质量优良。要大胆创新,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生态后产业,先水中后岸上,市县同步,分级管理”的原则,推进浙中生态廊道建设。加强规划建设管理,通过规划确保整条廊道布局的整体性,功能的协调性,通过规划刚性控制要求,确保整条廊道的统一性,通过不同区段的不同定位和项目指引,突出不同区段的特色性。在建设中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明确责任主体和保障措施,从制度上保障建设质量,强化工程监管,确保工作有序高效推进,使之真正形成一条让人羡慕的多功能、高档次的风情廊道。(作者  张荣贵 贾亦俭  编辑   张婷婷 )
 

分享至: